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Covid-19 我的歷程

3月7日同住友人快速測試陽性,估計是在工作地點染病。

雖然第二天我的測試是陰性,但有喉嚨涸,鼻水的病徵,因為是緊密接觸者亦要從公司立即徹離。回家前先去看醫生取了些藥及買一些補給品。

9號 半夜覺得好乾要起身飲一杯暖水;朝早有頭痛食了panadol,右邊心口有痛,喉嚨痛感覺似𠝹住,咳,沾寒沾凍,好累,快速測試有一條暗線。去屋苑附近看醫生,醫生好好,我表明快速測試有一條暗線,沾寒沾凍,佢幫我探熱原來發燒38.3°,睇喉嚨,聽肺。非常時期,佢都叫我拉低口罩,好有醫德👍👍

10嘅 還有喉嚨痛,聲都沙了。

11號 仍有咳,但咳不出痰,有血絲,快速測試仍有一條暗線。再看多次醫生,燒已退,轉了藥。

12號 可能藥太犀利了,胃很痛。

13號 繼續有頭痛,喉嚨乾,有時有痰但咳不出來,胃口ok,心口覺壓住。

14號 看中醫,吃了藥有舒緩,快速測試陰性👍 

同住友人完成7日隔離上班去。

15號 day 7 快速測試都是陰性,yeah我自由了。


但由於公司要14天隔離,我就一直留在家。

雖然是WFH,但工作有限制,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在家處理,所以都不算太忙。

但原來往日忙都有忙好,現在反而很不踏實 (真是犯賤😅😅)。

疫症已3年,各國傾向與病毒共存。我亦慢慢發現很多事都不能預計與計劃,亦開始習慣要慢活。。。。。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檢測 (二)

18號荃灣做的檢測一直都未有結果,同事在牛頭角做的都是。公司擔心沒人返工,取消了WFH;亦找了一個付費上門取樣本的公司要我們聯絡供應商做多一次檢測,可是入到網頁卻發現缺貨 (可能太多需求)。


因為有同事之前在石塘咀檢測,第二天就有結果,我們就立即出發。有同事早一步到,卻見到籌已派完,網上見到利東有,又去了結果又是一樣🤦‍♀️ 




















當時人在地鐵內真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又有同事說土瓜灣體育館有位,就立即看地鐵路線 (真想不到第一次去土瓜灣站會是這個原因)。在球場先排隊再入去體育館,結果排了一個半小時才完成,幸好當天23號有太陽,天氣雖已回暖了一點但我還是要穿了毛衣羽絨 (想起之前三天都是下大雨兼只有7-8°c,如要在空曠地方排隊等一定冷病吧)。








要提一提在土瓜灣檢測時,告訴檢測員上一次在喉嚨採樣時很不順利,差點嘔,但那一次個檢測員沒有教我方法,只不停嘗試採樣。土瓜灣檢測員聽到後,先給我紙巾說採樣不舒服如打噴嚏或嘔吐時可用,之後教我「呀出聲」及伸脷出來,很快就完成,亦沒有不適,抵讚👍👍👍


期間又是在等檢測結果。。。。。

一直等。。。。。

18號在荃灣檢測的,終於在6天後 (25號零晨4時多) 出結果,陰性。終於可回公司了,由17號那天WFH,再回公司已經是25號了。

23號在土瓜灣檢測的,2天後 (26號零晨1時多) 亦有結果,同是陰性。

但為何檢測時間會相差那麼多?

之前懷疑感染的同事,15號在屯門檢測,都是25號才有陽性報告,足足10天,正正是好番了才有結果,隔離都不知道要由那一天開始。


計一計在公司,我們 team 有23人,已知有3人發燒,1人檢測結果陽性,另外2人待結果。但期間有2人輕燒,第二天已沒事,也不知是不是。但公司好像只是在放工後做了簡單消毒,沒有停工,亦沒有特別應對,佛系,不知是甚麼思維。也許如朋友說,而家梗有一個喺左近,大家都習慣了😑😑


早前相關網址:檢測 (一)

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檢測 (一)

第五波來了,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1月份再禁晚市堂食,之後再宣佈禁止兩個家庭以上的跨家庭聚會。公司上星期決定又再一次分批WFH。

14號那天情人節,幾個飯腳碰巧一齊都在公司,就約了一齊外出午飯 (其實我們都沒有特別停止外出午飯,一來大家都不是帶飯一族,另外大家確實需要藉午飯時間外出唞唞氣)。那一晚大家還在群組分享自家製情人節大餐。但15號其中一人告知有發燒喉嚨痛病徵,她做了快速測試是陽性,懷疑自己被感染,立即去做檢測結果待覆。

16號回公司要通報事情,公司知道後,立即叫我們幾個飯腳去買快速測試包,結果每一個人都是陰性。








18號公司要我們去做檢測,我剛好放大假 (原本上月生日book了staycation,因為禁晚市堂食改了2月,還好取消了,因為禁堂食延續而酒店會於3月改為隔離酒店,否則去staycation途中要去檢測就麻煩了)。

公司原要我們付費檢測,付$240檢測後一天就會有結果,如陰性就可如常上班。有經驗的同事說只要去檢測站說付費就可以立即做,網上看荃灣有蕙荃體育館,但去到時卻被告知已派完籌 (無論是否要付費),派籌時間是每天早上8時,而每天籌數不定 (我立即上網看情況,奇怪是當時網上還有200籌,可能就是見人多截龍)。立即網上預約,日期已經要去到28號。











那一刻有點徬徨,也想起早前新聞報導一大班人在戶外冒著冷天氣輪候幾個小時做檢測的畫面。

想一想荃灣還有另一個檢測地點沙咀道球場,去到人需多但可能是平日下午,人龍還不算長,問了職員是否只可檢測強制檢測人士,他說如懷疑自己已感染都可以排隊,排了差不多半小時就完成了,但檢測結果就要3-5天。問了公司,既然已做了檢測就等結果,不要再折騰去排隊拿籌做付費檢測。幸好那天不太凍,否則在空曠地方吹著風排隊,分分鐘冷病。

記事今天20號,懷疑被感染的同事還未收到報告,她亦想起14號下班回家在巴士後面坐位的乘客不停咳,可能是當時受感染,對我們要來來回回找檢測中心覺得非常抱歉。

第五波初期,圍封強檢不斷,我曾戲言應該頒獎給不曾試過圍封強檢的市民。有了檢測的經驗現在我也無言,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百毒不侵吧。


早前網址:

武漢肺炎 之 工作安排

武漢肺炎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遇上颱風「獅子山」的婚宴

10月8日 (星期五) 天文臺罕有地在沒有掛1號前先掛3號風球.....

10月9日零晨4時多天文臺預警6時會掛8號風球,星期六不用上班,本來就不太關心,但因為晚上要去表弟婚宴,所以要留意著風暴消息以作行程安排。


根據天文臺消息,早上說下午會落風球,所以表弟都發來訊息 everything remains unchanged。可是在家望向窗外卻一直是狂風暴雨,心想真會下午落風球?結果下午時天文臺改說黃昏前後才會落風球。心想call的士去,飲宴完後落風球就可以如常搭公共交通工具回家。如是者call taxi,被告知錶價加$100,因為的士在打風時沒有保險,都覺得合理。


冒著風雨去到機場附近飲宴,被安排坐主家席,坐在新娘旁邊,很是驚喜。新娘很美麗,新郎很深情..... 可能是因為疫情後已很久沒有出席12人一圍的婚宴,大家都覺得很開心。


但在飲宴中途,天文臺再有訊息說晚上才會落風球。

結果,返家都要找的士,最奇怪是街上很多的士,但又全部冚旗,卻又不見司機們停車問去那裡 (通常就會再告知你加幾錢,願者上吊)。好不容易看到一架的士駛近沒冚旗,上車時亦沒說要加錢,到家時付車資,司機還想找錢,我們連說不用,這個司機真是老實得很👍👍


表弟的婚宴原是安排在1月,但因為疫情有限聚令,迫不得已延期;延期後又遇上10月的颱風,確是難忘,我都笑他們「打風都打唔甩」。


之後再想起,舅父 (新郎的爸爸) 的婚宴我都是坐主家席,而且是坐在新郎 (舅母) 旁邊,兩代人的婚宴,怎麼會這樣巧合💝💖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保持update

與家居上網公司續約後送超級市場禮券,某日路經門市去取,等候時見到一個婆婆正問職員如何啓動一些手機服務,職員解釋要先上網下載apps,再登入。婆婆完全不明白職員說甚麼,只說手機是兒子買,內裡的東西亦是兒子裝入去。職員多次解釋,但彷彿他倆是說著「不同語言」,無法溝通。

聽著聽著,我對身邊人說我倆無兒無女,真是要保持update,貼近資訊,否則將來有類似情況真是沒有人可以幫到忙。。。。。

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全民造星

年初某一次朋友聚會,大家的話題是Mirror,那時候我一個都不懂,完全對他們沒有認識。

之前因為很少看藍Viu,沒有太留意這個節目。之後就算知道,心想還不是一般的歌唱比賽嗎?故此都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或者是想與朋友有話題?是好奇?

剛巧又WFH又NPL,在家無聊,就煲起全民造星.....

那是99集,每集半小時的節目.....

一看之下就追著看.....

以前都有看過外國的真人騷,例如 American  Next Top Model 及 Project Runway,偶然都會被那追求夢想的心感動。

而全民造星好看的地方,是一班來自不同環境的男孩,為追夢去比賽。每一集比賽都有很多意見及評語,包括評判,導師,花姐 (節目監製) ,旁白君,又或他們自己,過程中有笑有淚有感動,亦看到有人進步有人停留。而最喜歡第一輯,除了是新鮮感,還有很多參賽者跳舞都很好看,或者是我偏好男孩,總覺得男孩跳舞更有力量。

而幸好,之前看了全民造星,後續的 Mirror Go,花姐Error遊都令人越看越開心。年初我甚至對朋友說,Mirror 與 Error 將會是潮流,不看會沒有話題。而慢慢地,他們的廣告越來越多,劇集也越來越好看,除了是他們本身努力,Viu勇於試新方向,新題材都令人有所期待。

幸好今年有 Mirror 與 Error 帶來歡樂.....

香港人..... 疫情下..... 很需要盡情的大笑.....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血壓高

朋友一直有捐血的習慣,因為多次數有時會獲贈紀念品。但有時閱報卻發現,怎麼有些人可以有捐幾百次的紀錄?因為平均男性每3個月可捐一次,女性是每4個月;當一個男性16歲開始捐血,一直無間斷捐到80歲,都只是有256次的紀錄。所以一直很奇怪有些人可以捐500,甚至750次....

原來有一種捐血叫成分捐血,可以每個月捐。

因為有意義,朋友就登記參與,過程要預約,見醫生講解評估,才可捐成分血,而單是捐成分血的部份要兩小時。見醫生時我都可一起去了解,但到捐成分血時我就在旁邊飲食區等,捐血站在奧海城,很舒適。




兩個小時後,朋友過來告知捐不到,因為血壓是170/101,因為我是長期低血壓 (大概是99/64),沒有甚麼概念,朋友的解說覺得沒有可能,下壓101應該中風入了醫院,因為已經反覆用過幾部儀器測試而結果相同,我覺得讀數可信,當下亦問了護士,建議如有問題最好去見家庭醫生。

朋友有點不忿,說可能是休息不夠,但坦白說我比較擔心他的身體是否有變化呢?可能被我恐嚇「有事我唔理你㗎」,第二天他去買了一部血壓計回家,幾經量度結果近似。似乎看醫生是唯一可解答心中疑問的方法。

原來家用的血壓計是像手錶帶在手上量度

看了醫生後,暫時處方藥物,一個月之後再覆診看有沒有進展。

今次事件我覺得是好人有好報吧,如果不是去捐血,很多人未必會察覺血壓有問題,長始下去其實非常危險。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